中國家居市場的五大核心矛盾 對地板企業有何啟示?
中國家居市場的五大核心矛盾:
1、消費者日益年輕化,和企業日益“老年化”之間的矛盾
某家居上市企業老總表示,公司訂單里80后~90后的占比已經達到了70%。當然了,其實新房買家具一直都是年輕人。但是同樣是年輕人,
26歲的90后≠26歲的70后
當年的70后沒那么多審美需求,也沒有新媒體的影響,更別說李佳琦帶貨了。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工人階級家庭出身,審美需求基本一致,看著差不多就買得了,這樣的消費者“很好對付”。
但90后會這么好對付嗎?
顯然不會,不要說90后,經過經濟改革開放成長洗禮之后的70后,也越來越“矯情”。因為大家的審美在提高,對服務的要求在提高,家居需求也越來越變得個性化。當然,企業也在不斷發展,但是二三十年來更多是產品和營銷層面的發展。在審美意識、管理手段、服務理念、制造效率、訂單響應、售后等方面,除了部分優秀企業以外,本人認為平均水平并沒有太大的提高。
面對售后服務,太多企業依然漫不經心。個性化的需求(而非個性化的產品)依然無法滿足。企業依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套路,越來越“中年”,越來越“油膩”,越來越“世故”。
以前,大家都很傻,你聰明就能賺錢。
現在,大家都聰明,你傻點才能賺錢。
所謂傻,就是真誠、簡單、及時響應、沒有套路。
2、消費者“服務式需求”,和廠商“產品式供給”之間的矛盾
大家都在說要搶占設計入口,實際上,你真的知道什么是“設計”嗎?20年前也有設計,只不過都是裝修公司的統一空間布置模板,現在的設計雖然融合了更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,但本質從來沒變過:
設計其實是一種售前服務
我要在書房里放書、放CD,還要放紅酒,你幫我琢磨琢磨怎么布置?
我老婆裙子比較多,你看看這個衣柜的收納空間怎么設計更加合理?
我抽煙,別忘了給我在陽臺留個“放風”的地方吧!
這其實更多是一種對消費者需求的認真傾聽、理解和共建,是服務的滿足。消費者其實心中早已有藍圖,你要做的是把它抓出來,轉化成自己能提供的產品來實現。
然而,大多數的經銷商和廠家提供的只有單一的產品、不敢擔當的躲閃,和無力解決的無奈。而這,正是之前定制家居企業們飛速增長的需求驅動力。
雖然精裝房會逐漸削弱這方面的需求,但消費者的服務式需求仍然會以其他面目出現。比如,買你的柜子可以,但你能不能幫我把房間里開發商配好的柜子敲掉,然后把建筑垃圾一起搞定?
3、消費者的“瘦癟錢包”,和家居產品“高昂價格”之間的矛盾
我始終認為,中國的內需市場依然很大。大部分的情況不是沒人買,而是你賣的太貴。
為什么Costco可以讓上海人擠破頭?因為便宜
為什么大家都愛去宜家吃飯買東西?因為便宜
為什么拼多多可以逆勢雄起?因為便宜
小米,8年做到3700億市值上市,還是因為便宜
“便宜還要有好貨”,這是當下和未來的共識
當前所有的消費概念,無論是各種好物、嚴選、所謂國貨和新國潮,包括民宿和中檔酒店的興起、時下流行的生活方式等等,真正的內核只有五個字:
“便宜有好貨”
不便宜的,不配被稱作生活方式
找個下午搭飛機去巴黎喂鴿子不是生活方式,是低調炫富。買LV買保姆車住五星總統套房也不是生活方式,是小紅書式裝逼。
生活方式一定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緊密相連,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。人民群眾雖然消費意識覺醒了,但地位沒變,依然是人民群眾——你懂的。
消費升級,升級的不是價格,是要求
而家居業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:好看不好賣,好賣不好看。好看的為什么不好賣?就是價格太高!價格太高的原因林林總總,各家有各家的道理,而且說起來振振有詞,但是這和顧客有關系嗎?
顧客前腳跟你打著哈哈,“嗯,好看,的確好看,我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”,然后后腳去別人家下了單。因為口袋里就這么點錢,還要給小孩買進口奶粉呢。
如何讓東西既好看又好買,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。小米、無印良品、宜家,甚至包括麥當勞,其實做的都是這一件事。如今大環境不好,大家的口袋更緊了,中國大部分商品產能實際又是過剩的,所以顧客終究可以在別人家買到他想買的東西。
4、經銷商“如坐針氈”,和企業“麻木管理”之間的矛盾
經銷商對市場是敏感的,畢竟春江水暖鴨先知,但往往養鴨子的人不理解,最后活活把鴨子燙死在水里。
面對急劇動蕩和激烈變革的市場,經銷商們往往知道問題在哪里,但拿不出答案。這時候企業需要拿出解決方案,企業需要提供陪護式的指導和管理。各種渠道的嘗試和突破,全靠經銷商自己摸索不現實,公司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,和經銷商一起來完成。
無論是設計師渠道、工程渠道,還是社區營銷、社群營銷,要把經銷商從坐商變成行商,從終端門店變成城市服務中心,需要的是企業平衡好利益,真正把經銷商當成家人來看待。
家人,不是打雞血時候的口號
而是你愿意替他扛事!
實際上,無論面對新市場的反應,面對新渠道的拓展,面對售后投訴的解決,面對新需求的方案,很多企業往往表現出麻木不仁、隨便應付的官僚作風。公司總部某個經理的漠視和滯后,可能導致經銷商幾個月奔波的白白付出。
5、市場供給“過度飽和”,和企業“死扛不退”之間的矛盾
中國的家居建材市場,總體供給是過度和飽和的。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年《全國BHEI(中國城鎮建材家居市場飽和度預警指數)數據報告》指出:
2019年全國BHEI值已高達178.06,位于紅燈區,意味著建材家居賣場已處于過飽和狀態。
2018年的BHEI值是160.98。
2016年的BHEI值為133.96。
當100≤BHEI<150時,是黃燈區,說明建材家居市場已經飽和,當BHEI≥150時,是紅燈區,說明市場已處于過飽和狀態。實際上附著于過飽和的建材家居賣場之上的,是過飽和的企業數量、品牌、產品、設計。。。統統都是過剩的。
與此相對應的是,很多企業,無論是已經掙了不少錢,還是壓根掙不到錢,本著打造百年基業的目標和中國人持續拼搏的傳統,全部不肯退出、退休,不愿意轉換賽道。
公司上市,千億企業
每一位中國企業家都在為夢想而窒息
哪怕營收只有100萬
這是中國企業家心頭的魔障,這將導致幾乎所有參與者都非常疲憊,非常辛苦。其實有些企業如果產品和研發已經不再具備太多競爭力的時候,可以及時剎車,要么見好就收,要么轉型升級。否則便很容易:靠運氣賺來的錢,靠實力再還回去。